一、培訓課程目的及效益:
課程目的:
本課程旨在培養學員運用AI工具(如ChatGPT、Gemini等)加速碳排數據處理與盤查報告產出能力,協助企業實現淨零碳轉型。透過實作學習,學員將具備以下能力:
- 理解淨零碳管理與ESG數據蒐集的基本概念與流程。
- 了解ISO14064-1及ISO14067國際標準與規範。
- 學會運用AI工具(如ChatGPT、Gemini等)進行碳排資料整理與分析。
- 實作溫室氣體盤查報告初稿,提高準確性並降低人力負擔。
- 掌握AI在永續管理應用的實務技巧,提升數位碳管理能力。
- 為取得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初級證照奠定基礎。
訓練課程效益:
參訓學員完成本課程後,將能獲得以下實質效益:
- 掌握AI工具操作技巧:學會使用ChatGPT、Gemini、簡易自動化工具,輕鬆處理碳排與ESG數據。
- 強化碳盤查報告產出能力:實作盤查流程,快速生成具參考價值的溫室氣體盤查初步報告書。
- 提升數據管理與減碳規劃效率:降低手動作業錯誤與時間成本,提升企業淨零轉型的執行力。
- 建立AI+ESG跨域職能:結合AI應用與永續管理,強化個人職場競爭力與未來職能。
- 取得專業認證加值履歷:可銜接報考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初級證照,獲得國家級ESG職能認可。
| 課程日期 | 2025/08/13至 2025/08/14
| 課程費用 | 新台幣 10,000 元整
二、培訓課程規劃內容
課程名稱:AI加速淨零碳管理實作班
課程類型:實體課程。
時數配置:實體12小時。
課程大綱及簡要內容:
時數 | 課程主題 | 內容簡述 |
實體2小時 | 淨零碳規劃管理基礎概論 |
|
實體3小時 | ISO 14064-1溫室氣體盤查 |
|
實體1小時 | ISO 14067碳足跡計算 |
|
實體2小時 | 永續報告書框架及簡介 |
|
實體4小時 | AI工具 |
|
教材:經濟部iPAS淨零碳管理規劃師公版教材及自行開發教材簡報檔。
受訓學員具備數位知識:
- 具備基本電腦操作與網路使用能力
- 熟悉Windows office軟體操作
- 能使用Google搜尋與簡單雲端工具(如Google Sheets)
- 對AI應用或永續管理有興趣、具學習意願
三、授課教師:
講師(1):葉明芬
學歷: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
經歷:欣陸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副理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策略總監、台灣科技大學EMBA資管所授業講師
授課實績:生成式AI快意工作時代
證照:iCAP AI應用規劃師(初級)、微軟AI-900證照、27001:2005資訊安全管理系統主導稽核員
講師(2):許鈺婷
學歷: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Accountancy碩士
經歷:欣陸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講師、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講師、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資深企劃經理。
授課實績:HR不可不知的AI新知
證照:iCAP AI應用規劃師(初級)、MS-900、國際專案管理師PMP、國際商業分析師CBAP
講師(3):鄭力憲
學歷: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
經歷:大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工程師、台灣莫仕股份有限公司三重分公司環安衛生工程師
授課實績:淨零碳規劃管理人員訓練實務班
證照:ISO14064:2018主導查證員、 ISO14067:2018主導查證員、企業永續管理師
- 課後評估機制:
本課程採課後測驗、實作評量,搭配學習參與度,學員完成課程並通過評核後,將獲得本課程結訓證書。
- 課後測驗:課程結束前實施一次課後測驗。
- 實作評量:檢視學員是否能實際應用AI工具完成指定實作題目。使用Gemini/ChatGPT完成一份簡化版碳盤查報告草稿。
- 學習參與:記錄學員在課程中的出席率及學習態度。
- 滿意度問卷:請學員依據課程參與感受,回覆滿意度問卷。
- 評測題目
請依下列模擬情境與資料,使用AI工具(如:ChatGPT、Gemini),完成一項碳排放清冊,並撰寫碳盤查報告草稿。
模擬情境:
您是公司的永續部門助理,負責彙整 3 個部門(辦公室、物流、倉儲)類別一與類別二的溫室氣體排數據,主管要求您:
- 整理各部門的碳排放資料(以Excel提供的模擬表格為主)
- 使用AI協助計算與初步分析
- 產出一份「溫室氣體排資料清冊」與「簡短摘要說明」(約150字)
- 評核方式
- 課後測驗(40%):講師依據測驗考卷予以評分,選擇題50題/每題2分,及格分數70分。
- 實作評量(40%):講師透過實作評量表予以評分,針對學員完成的實作專案,依據AI工具使用方式(20分)、數據處理與邏輯(25分)、摘要說明撰寫內容(25分)、創意思考表現(20分)、整體專業度及文件格式(10分)等項目進行評分,及格分數60分。
- 課程參與度(20%)
評估學員在課程出席率、課程提問、討論參與度等學習狀況予以評分。
- 滿意度調查
依據課程內容、講師授課方式、AI知識專業度與未來應用性等面向進行課程滿意度調查,作為後續課程規劃與優化的重要參考。